发布时间:2016-11-11 10:26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胡族铺镇党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县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议精神,开展镇直单位、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各贫困村“一对一”、“多对一”帮扶活动,共同推进脱贫致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加强认识,转变观念。镇党委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班子成员会议、驻村干部会传达学习贯彻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多次召开帮扶单位推进会,镇党委书记李育茹与帮扶单位多次赶赴迎河村,掌握第一手资料现场出思路想办法。镇长李超深入到每一个村督导扶贫工作开展情况,通过现场办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各村负责人纷纷表示,自己更要转变观念,杜绝“等、靠、要”思想,不断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尽早实现全部脱贫。
二、认真规划,整体推进。开展扶贫工作要做到整体规划、科学规划。镇村两级干部、镇直单位和企业负责人多次深入到贫困户家中,深入到田间地头,走访群众,了解实情,交流思想。召开全体“村两委”、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掌握村情民意,充分制定工作思路搞好扶贫规划,打好群众基础。在深入走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帮助各村进一步完善细化了产业发展规划,并制定了2016年度各村帮扶规划和2017年度各村帮扶计划。
三、部门协作,项目建设。在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镇党委对各单位、各帮扶企业的督导协调作用,在资金投入、基础建设、村容整治等方面为脱贫争取良好环境和有力助推。协调省、县财政美丽乡村项目资金1300万元,为胡族、塘坊用于整治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其中旧沥青混凝土道路改造2952米,架设太阳能路灯97盏,雨水工程4944米,污水工程2666米,两边种植香樟、银杏树的道路达504米,项目实施正在进行中。协调省、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道路资金40万元,为苏岗村、滩尔湖村内修建2公里水泥马路,目前该路已经竣工,改变了当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环境,满足了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县民政局筹集资金30余万元新建重点贫困村四里村村部及其配套亮化、绿化,项目实施正在进行中。
四、结构调整,农民增收。针对我镇经济结构单一、收入提升空间有限的瓶颈性难题,镇党委政府多次邀请豫申粮油专家、县扶贫专家和县电商办领导,结合农业产业实际情况,研究解决之道。提出了大力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业产值,推广土特产品电商销售等办法。2015年,新店村抓住固始县打造“312”生态农业长廊的契机,在镇党委、政府的牵头下,以“产业+公司+农民”的运作模式,切实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2015年固始县博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新店村流转土地150亩,建设反季节有机蔬菜塑料大棚72个,棚下种植甘蔗、紫薯、甘蓝等,当地15户群众流转出去了土地还就地务工,得到了双层收益,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6年胡族铺镇再次以招商引资促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引进固始县蓼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近5000万元在新店村发展特色农业项目,流转土地1000亩,当地50户群众在此务工,目前生态园区水渠和道路建设已经完成,果木种植和林下花生种植已经完成。
为了巩固扶贫工作成效,将继续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线,以强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促使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是完善设施促发展。协调单位、企业等部门,为新修建路护坡,防止路基垮塌;为美丽乡村项目新修马路安装路灯,方便村民出行;新建一处共计1000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广场,并搭建凉亭,安装健身器材、宣传窗等配套设施,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是调整结构促增收。请县农业局专家、豫申粮油公司专家等现场开方,根据各村的土壤、气候特点,选择高产、优质并独具特色的新型农产品。对豫申粮油公司、蓼西生态农业公司、博鑫种植合作社等新型生态农业单位,逐步推广宣传,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其中。
三是搭建平台促销售。鼓励、帮助该村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商、微信微商、现代化物流等技术,依托陈营村万兴农业合作社优质红薯粉条与农夫铺子对接、申源米糠油与农夫铺子、苏宁等品牌的对接,逐个试点推广延长农业产业链,解决信息不通、农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
四是提高认识促创新。协调和推动县、镇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学习观摩、致富典型引路等办法,充分发挥各村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干事创业的信心,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
《干群共建凝合力,精准扶贫谱新篇》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yang.yuduxx.com/gushi/50195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