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09 11:41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中秋节前夕,杨洪江回到蒋集镇,看望父老乡亲。
杨洪江是蒋集镇人,1946年出生于回族医学世家,1965年应征入伍,在航天事业和医疗领域奉献了青春年华。2007年,杨洪江退休于解放军306医院。多年来,杨洪江虽然人在北京,心里却一直挂念着家乡。
蒋集镇有3000多名回族群众,由于文革期间蒋集镇清真寺遭到破坏,回族同胞一直没有聚集施行礼仪的场所。2012年以来,杨洪江一次次往返于固始、北京两地,协调建寺用地、资金等工作,为重建清真寺付出了大量心血。
杨洪江说,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非常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在这个大前提下,回族广大的信众也要求有一个施行礼仪的地方,要有一个把伊斯兰教优秀文化传承的氛围,在这个大前提下,为了多民族、回汉民族的团结,我做了这样的工作,我觉得是值得的,因为他对民族团结是有好处的,所以这几年我一直奔波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
2013年,清真寺破土动工。2014年中秋,一个占地约四亩、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具有浓郁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建筑矗立在蒋集街道,为蒋集镇回族同胞继承回教礼仪传统,延续回教生活习俗提供了场所。
蒋集镇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委员杨洪旗说,他人在北京,但他心系蒋集,他也没忘家乡,包括他自己给我们出谋划策,给我们鼓励打气,他自己并且带头捐献,所以这个清真寺能有今天建设的这么美丽,我作为一名蒋集的回民代表确实对他这种无私的关心确实表示由衷的感谢。
作为一名医生,杨洪江在北京从医期间,累计救助家乡回汉族同胞500余人次,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确认难、手术难的问题,密切了回汉两族关系、军民关系,增进了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
今年70岁的杨洪江,本可以含饴弄孙、旅游消遣,但他选择继续发光发热,把时间和精力甚至工资花在为家乡建设、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业上来。
杨洪江说,这次回来我准备办几件事,第一清真寺盖好之后里面要立志,要给清真寺写个志。第二件事,蒋集回族比较多,好几千人,要把回族的历史做一个总结或记载。第三件事,就是对清真寺建设当中,贡献力量的,献出爱心的人要立一个功德碑。最后一件,县委县政府把回族墓地经费解决了,我们要尽快的把墓地的地址选好,满足回族信众的一个要求、夙愿。
《杨洪江:故乡情缘深 回汉一家亲》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yang.yuduxx.com/gushi/56814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