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11 12:29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口记者 李光远 通讯员 潘伯栋 晏乾坤
12月15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来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病房,把5万元现金送至“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的主角李刚床头,加上不久前给李刚转账的5万元,实现了他10万元“义买”李刚面馆的诺言。
12月2日,一面绣有“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锦旗送到了潢川县四中,随着锦旗一同带来的还有一个让全校师生感动的救人故事:该校八(5)班女生王青青英勇救下被困围墙和房顶之间的5岁男孩刘泊呈,男孩安然无恙,她自己却摔伤头部缝了6针。
12月4日以来,相隔千里的浙江诸暨和河南潢川因为一个叫张晓龙的小伙却将两地紧密地连在一起。无论是事发地的诸暨市民,还是张晓龙的家乡人,都在为他不幸坠亡而痛惜,同时更为他父母及家人捐献其器官挽救3人的义举而感动。
12月10日晚,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13寻找“中原十大孝子”大型公益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常年义务赡养14位孤寡老人和为12名孤贫儿童援建爱心家园的潢川县志愿者联合会会长王少林等10人当选“中原十大孝子”。
……
潢川,一个只有80万人口的小县,短短几天时间,何以接连涌现出阵容如此庞大的好人群体?“感动中国”、“感动中原”、“感动信阳”、“中国好人”等光荣册上,何以接连记录下潢川人的名字?
【大爱无疆 “潢川好人”感动中国】
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不断地做好事。这“难”,雷锋做到了,潢川县的一名农民工也做到了,他就是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多次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黄久生。在刚刚结束的河南省第五届公民道德论坛上,黄久生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道德模范时,叮嘱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全国道德模范不仅是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种鞭策。今后,我将时刻以道德模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辈子做好事,做一辈子好事;一辈子做好人,做一辈子好人!”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2006年,他捐资兴建了敬老院,成为家乡700多位鳏寡孤独老人共同的“儿子”。 他还带富了一方百姓,至今,他已带出家乡农民工12000多人,每年可为家乡带回近2亿元的劳务收入,还依托农民工党支部为农民工讨要工资达3000多万元。
大爱无疆,黄久生的善举不仅仅囿于家乡帮过他的乡亲,对于素不相识生活困难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并以实际行动带动其他农民工党员为社会多作贡献。先后为白血病患者小黄冠、曹灵、陈辉,癌症患者曹芳、邱炳东等人捐款50余万元,资助23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汶川地震发生后,他捐款15万元,缴纳 “特殊党费”5万元。
今年8月份,中央电视台、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在重要版面和时段以不同的视角和形式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深深地感动了全国人民,他也光荣当选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媒体这样评价道德模范黄久生:“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黄久生,致富不忘本,常怀报恩心。他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共同的“儿子”,为他们养老送终;他是家乡永不缺位的“主人”,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他是那些遭遇困难陌生人的‘兄弟’,无数次默默为贫病者慷慨解囊。黄久生的仁心大爱温暖社会,点亮了一盏精神世界的明灯,无愧于道德模范的称号。黄久生生动诠释了利他精神的内涵,树立了一种道德境界的标杆,必将鼓舞更多的人把助人当作快乐,把奉献作为幸福。”
如果黄久生是17年来义务不辍赡养家乡700多位鳏寡孤独老人尽孝而感动了中国,那么叶榄则是不为名利,用二十余年的时间,甚至要用一生的时间坚持去为地球尽孝,让国人肃然起敬,叹为观止。
1993年,时年19岁的叶榄辞去了公职,开始骑单车走全国,发起了历时四年的“希望工程万里行”活动。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1997年,叶榄开始投身环保宣教事业,并发起了为期十年的“绿色希望行”活动;2007年,他又发起以“宣传环境保护、考察自然生态、弘扬和谐文化、倡导世界和平”为主题的“叶榄绿色与和平宣传考察之旅”活动,完成了人生三次跨越。
2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和日本、韩国、柬埔寨、越南等12个国家,行程达20余万公里,把节能环保、绿色与和平理念播撒到了长城内外、世界各地。至今,他已经39岁,依然孑然一身。当有人问起他选择环保事业是否后悔时,他说:“从传统价值观来说,我是一个不孝之子,39岁了还没有老婆孩子,这让母亲忧愁。又加上我整日四处漂泊,也让母亲担心受怕。我宣传环保,倡导和平,是在对地球母亲尽孝。我常常愧疚于自己的母亲,但更多时候我在想,我的今生,应该就是为了地球母亲而来的吧,既然不能两全,尽不了小孝,我就尽大孝于天地吧!此生我就是为了地球母球的绿色与和平而生,能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足矣!”
20年来,他执着的坚守也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先后荣获“地球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中华慈善奖”、“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榜样引领 “平民好人”遍地开花】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黄久生、叶榄的善举与爱心,不仅感动了中国,更深深地感动了潢川人民,在他们的影响和感召下,越来越多潢川人加入到热心公益、扶危济困、为社会奉献爱心的队伍中来。
“面对危难,他总奋勇向前;屡负重伤,却永葆侠肝义胆!”这是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国好人”、“中国骄傲?第六届十大和谐新闻人物”、“感动中原十大人物”提名奖获得者、信阳道德模范张雷的评价。
“有事就找任亦兵,他是社区110!”这是潢川西关社区居民对他的评价。他,是一名下岗工人,靠一台手动压面机勉强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并不宽裕;然而,当他对家人、对他人付出爱心时,日子又过得特别富有。对待家庭,他需要赡养长年有病的母亲,周济身有残疾的哥哥和嫂子,还要照顾侄儿,一大家子六七口人全指望着他;对待邻里,他乐善好施,热情周到,哪家有困难了,他都会伸出援手帮上一把。他就就是2011年度“中国好人”获得者任亦兵。
《信阳潢川:好人群体 感动中国》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yang.yuduxx.com/huangchuan/15229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