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14 22:55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2010年10月20日14:45 新浪河南 _COUNT_人评论
为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目标,罗山县大胆创新,率先在全省探索并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制度。新农保工作于去年5月11日正式启动,通过宣传发动,试点先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重大成果。目前,全县参保农民总数达39.63万人,参保率达到91.2%,为符合条件的受益老人发放养老金4418.5万元。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等各级领导对我县开展实施新农保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劳动保障报》、《河南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有30多家兄弟单位前来参观学习。
一、抢抓改革机遇
罗山县抢抓农村改革的机遇,把建立新农保制度作为创新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机制的重中之重,先行先试,快速“破题”。早在2007年,罗山县就开始从劳动保障、财政、统计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到各乡镇调研,通过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农民意愿,掌握社情民意,共发放问卷20万余份,召开座谈会一百余场;同时,赴外地学习借鉴农村社会养老的成功经验。多次召开县四大家领导联席会议和农民代表、党员代表、基层村组干部代表、乡镇干部代表、县直部门干部代表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2009年5月初,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罗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实施方案》等文件,确定了新农保制度框架。方案坚持“保基本、广覆盖、能承受、好操作、可持续、易衔接”,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达到“政府能承担,农民能承受、利益能共享、制度能衔接、社会能和谐”的五项标准。
二、精心组织实施
为让这项惠民政策切实落到实处,罗山强化宣传引导,精心组织实施,分四个阶段强力推进,新农保工作得以全面顺利实施。
(一)起步阶段抓示范。去年5月11日,召开了全县新农保工作动员大会,首先在每个乡镇选择2-3个基础条件好、党组织战斗力强的村先行示范,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全县共确定38个示范村,实行层层帮扶。县四大班子县处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示范村督促指导工作;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亲自驻到示范村组织实施;县新农保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每个单位帮扶一个示范村,并选派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到示范帮助开展工作。短短的20天,全县38个试点村的参保率均达到了60%以上,并为60周岁以上参保农民发放了首笔养老金。试点村真正起了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新农保工作的展开。
(二)推进阶段抓宣传。去年6月份是该县新农保的全面推进阶段,工作重点是宣传引导。该县在全县深入开展了“个十百千万”活动。“个”,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大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这个惠民工程;“十”,就是组织十名工作任务完成较好的村支部书记,在全县新农保工作推进大会上登台介绍经验;“百”,就是组织一百个县直单位帮扶村,每个县直单位帮扶1-2个的行政村;“千”,就是千名科级干部联系组,每个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联系1至2个村民组;“万”,就是万名公职人员下基层,每位干部职工(包括教师)回本村,每人联系3家以上农户。通过讲人情话,算经济帐,说政策好,共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提高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推进了新农保工作深入开展,此阶段又有174个村完成了参保任务。
(三)决胜阶段抓攻坚。去年6月底,罗山县只有57个村没有完成参保任务。通过深入了解情况和认真分析,该县决定,再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五个一”活动,集中攻坚,保证这57个村能在8月10日前完成参保任务。“五个一”就是:围绕实现全县参保率达到60%以上这一目标;再次召开一次动员会;组建一支宣讲队;成立一个宣讲组;制定一套推进措施。到7月30日最后的57个村全部完成了参保任务。
(四)完善阶段抓衔接。国家、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后,该县结合国家和我省出台的新农保政策,对原来的新农保政策进行了全面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政策内容。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把衔接后的政策讲细、方法讲明,通过算好对比账、利益账来澄清模糊认识,打消思想顾虑,使广大群众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加新农保,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履行职责,做好新农保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今年3月份又动员全县力量组织一次攻坚战,群众参保激情更加高涨,短短两个月就实现了新农保基本全覆盖。
三、成效十分明显
罗山县新农保工作开展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上级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新闻媒体给予了诸多好评,农民群众给予了信任、理解和支持,并踊跃参保,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通过开展新农保工作,也为罗山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带来了新气象。
(一)改善了民生,惠及了数十万农民群众。新农保制度的建立,让农民千百年来“老有所养”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广大农民加入新农保后,生活上有了保障,年轻人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创业,老年人可以安心无忧地度晚年。同时,通过建立新农保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全县60多万农民编织了一张可靠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灾有所济”的保障目标,大大提升了全县农民的幸福指数。
(二)锤炼了干部,加强了基层党的建设。在开展新农保工作中,全县一万余名干部、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领导带头,一律下到乡村开展新农保政策宣传和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使基层干部的作风得到了一次大检验,能力得到了一次大锻炼、创业热情得到了一次大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一次大巩固。
《罗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探索》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yang.yuduxx.com/luoshan/13818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