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26 13:44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本报记者 胡巨成本报通讯员钱洪波 聂建武
“村里像公园,我们的生活和城里人一样了。”3月23日,记者到新县郭家河乡湾店村采访时,村民宋时顺大爷对一年来家门口的变化赞不绝口,他指着门口的健身器材乐呵呵地说:“出了门就可以健身,比有些城里小区还方便呢!”
宋大爷的话是新县大力推进民生工程的一个缩影。2014年新县公共财政支出17亿元,而民生支出就占到七成以上,“小财政”办出了“大民生”。
新县是省委副书记邓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他多次深入新县城乡调研,指导整改工作。他要求各级党委要始终坚持真抓实做,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推进民生改善结合起来,确保取得群众满意的整改成效。
行路难一直是新县政府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2014年,新县投入8450万元推进“四路两桥”建设,望城东路、滨河南路全面完成,将军南路拓宽提升,大广高速新县北站至浒湾大桥旅游道路完成路面铺设,大别山中药生态科技园1号桥建成通车,卓湾大桥顺利竣工,城区道路循环体系逐步完善。
变化的不仅仅是路。建成投用县城自来水第二净化厂、建成21处加压泵房、全面提升供水管网,1.5万名城区群众用水难题得到了解决;治理城区11处内涝路段,新铺设污水管网8800米,污水收集率达86%,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实施潢河两岸、英雄山、龙泉山、虹桥、解放桥、博物馆桥亮化工程,建成滨河公园、银杏园、桂花园等休闲公园,城市宜居品质显著提升。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新县因地制宜选准产业方向,分村施策做好产业规划,变美丽乡村为美丽经济。泗店余河铁皮石斛村、周河汤冲葛根村、苏河庙墩红豆杉村等一批特色产业村初步形成。“画里乡村·梦里老家”西河村、“千年银杏·百年村落”杨高山村、“十里枫杨·十里湿地”湾店村等一批特色景观村乡村休闲游持续升温。(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环境好了,游客多了,腰包鼓了,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让困难群众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在新县,扶弱济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落到了实处。他们设立环卫工人爱心基金,建成环卫工人爱心公寓和饮水休息点;为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护理补贴和无障碍改造补助,2300多户残疾人家庭受益。
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问题大于天。新县县委书记杨明忠说,只有始终把百姓挂在心上,把民生抓在手上,心里才踏实。③6
《新县:“小财政”办出“大民生”》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yang.yuduxx.com/xinxian/142791.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