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31 12:02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近年来,邓湾乡严格按照中央“五个一批”、“六个精准” 和省委“转、扶、搬、保、救”的精神以及市县相关要求,坚持夯实“一个基础”,突出“两个抓手”,强化“三项保障”,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实现脱贫人口142户583人(其中,罗营村脱贫21户96人,张祠堂村脱贫40户126人,陈台村脱贫60户265人,小集村脱贫21户96人),2015年实现脱贫人口306户775人(其中,张祠堂村700人通过整村推进和到户增收脱贫,40人通过外出务工实现脱贫;小集村10人、陈台村3人、罗营村22人通过外出务工实现脱贫)。
一、夯实“一个基础”。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是基础。只有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才能保证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邓湾乡首先是加强政策宣传,动员群众参与。先后多次组织召开乡机关干部会、村两委会和村民小组会,积极宣传扶贫政策、上级有关精神和贫困户申报条件、流程,切实提高了群众参与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为精准扶贫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严格工作程序,精准识别对象。严把“报-评-审-核-批”五个环节关。“报”:要求村民如实填写申报书,说明家庭情况及贫困原因,报村民小组评议;“评”: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和村两委会议进行评议评选;“审”:由村两委会审查核实,进行公示;“核”:乡政府派人对初选名单进行逐人逐户审核;“批”:村两委在初选名单公示七天,群众无异议后,报乡政府审核确定贫困户名单,乡政府确定批复后,再在村内进行二次公示,群众无异议后,填写贫困户登记表。2014年我乡建立贫困人口档案978户3069人,2015年10月份按照“十退五进”参考标准要求,对全乡贫困人口进行复核,共退出841人、进入852人; 2016年1月按照县“贫困人口第三次精准识别工作”会议安排,对国家审计署审计出来的问题进行整改,退出14户41人,进入11户41人。
二、突出“两个抓手”。紧紧抓住产业扶贫和整村推进。邓湾乡认为,脱贫攻坚的关键在于造血而不是输血,农村发展的关键在于完善基础设施、扶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为此,邓湾在全面落实扶贫到户政策、兜底特殊困难群体的基础上,狠抓了这两项工作。对于产业扶贫工作,2015年共安排资金84万元,向扶贫村集中投入,4个扶贫村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如:张祠堂村111户农户组织成立了“张祠堂顺浩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该社生猪养殖已达300多头,预计年产值达40多万元;罗营村100余户农户成立了“占龙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该社已发展平原茶叶800多亩,年产值可达240多万元。对于整村推进工作,2015年安排的是张祠堂村,投入190万元修建了3.9公里道路和桥涵等基础设施,解决了8个村民组群众出行难问题,对47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依托顺浩生猪养殖和飞燕肉羊养殖两个专业合作社实施到户增收项目,带动200多户700人实现了脱贫致富;2016年安排的是罗营村,计划实施6.3公里道路改造、部分农户到户增收等项目,力争使罗营村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实现可持续发展,远离贫困。
三、强化“三项保障”。首先强化了组织保障。乡级成立了脱贫攻坚作战部,乡党委书记任政委,乡长任指挥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村级成立了脱贫攻坚作战室,包村领导任指挥长,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任副指挥长,层层压实了责任。其次强化了人员保障。在保障全乡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上,从乡机关选派了41名工作人员分布到4个贫困村,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其三强化了外力保障。积极发挥省市县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全力为他们提供工作、生活上的便利,通过他们争取到了上级的一批帮扶项目,有效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邓湾乡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脱贫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yang.yuduxx.com/huaibin/36580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