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01 13:54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信阳烟草汤泉池烟校学员军训掠影。
在信阳采访的那段日子,记者耳闻目睹了发生在信阳烟草人身边的诸多旧闻新事,或许这些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琐事,但也正是这些,给了记者另外一种视角。
(一)“小黄埔军校”
“像你今天剩这些饭菜,要是在‘汤大’,肯定是要罚站了。”看到身边的一位年轻同志吃完饭后饭菜还剩了不少,信阳市局政工科副科长万军说道。万军提及的“汤大”,不是别的地方,就是信阳烟草人自己的汤泉池烟校,大家都习惯叫它“汤大”。此外,它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呼叫做信阳烟草的“小黄埔军校”。
2002年8月至2004年2月,信阳烟草的所有干部职工在这里分16批进行了军事化培训。万军告诉记者,他曾经在“汤大”参加过第六期的培训,并顺利通过了五科考试,可以称得上是“小黄埔六期”了。
现任人劳科协理员、当时的“汤大校长”熊文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那时搞军事化训练,也是出于‘育人兴企’的战略需要,通过一年半的培训,整个信阳烟草的员工素质上了一个大台阶,整个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醉人的绿
来到信阳,记者发现,不管是零售客户的门牌,还是烟草公司的办公楼,都是一个主色调——绿,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同志告诉记者:“这是信阳烟草着力打造的外在形象。绿色的寓意是要打造绿色烟草,一方面降焦减害,维护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一方面和谐发展,使我们的行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两个”夏乡
夏乡是信阳市局(分公司)浉河区局的一名水电工,在同事眼里,他技术精湛,人缘也不错。“不过在3年前,他还是浉河区局有名的‘刺头’(惹是生非的人)。”夏乡曾经的一位同事一不小心透露了夏乡的过去。
夏乡的父母都是信阳烟草的老职工。1988年,夏乡退伍后成为信阳市浉河区局的一名专卖稽查管理员。由于平时放松对自我的严格要求,行政执法态度不好,不少零售客户到浉河区局投诉他。
2003年,信阳市局(分公司)开始实行职工末位轮岗制度。经过职工民主评议,夏乡成了为数不多的几个被轮换到平桥区局工作的职工。那次岗位调换给一向作风散漫的夏乡很大的触动。“老实说,在平桥区局工作的那一年,我的头一直都抬不起来,毕竟自己是被末位轮岗调换到这里来的。”夏乡回忆道。
在平桥区局,夏乡进行了自我的深刻反省,每个月夏乡都会向原单位浉河区局进行一次思想汇报。2004年,因为表现优秀,夏乡又重新回到了浉河区局。不过出于工作需要,夏乡被安排做一名水电工。面对新的工作,夏乡毫无怨言,用3个月时间拿到了水电工技能合格证书。
信阳市局(分公司)人劳科科长李建丽对记者说:“夏乡的转变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队伍建设上去了,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也就上去了。”
(四)吕局长的“案头书”和“枕边书”
在平桥区局局长吕砚华的办公桌上,记者发现了一本名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管理类图书。“吕局长,您这段时间一直在看这本书吗?”记者问道。“这本书可是我的案头书啊,白天工作只要有时间我就看上几页;晚上把它带回家,放在床头上,睡前再翻一翻,从中受益许多。
(五)迟到的副经理
10月26日,记者在平桥区营销分部采访时,副经理李灵孝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到来。记者正纳闷时,她匆匆赶来。“对不起,我来晚了,今天一位商户协会分会长的孩子结婚,我去参加了他们的结婚典礼,在那里耽搁了些时间,还请大家原谅。”李灵孝充满歉意地说。“李经理,您去赴宴,正体现了咱们烟草公司和零售客户的鱼水情谊啊!”一位负责营销的同志笑着宽慰她。
《故事不多 宛如平常一段歌》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yang.yuduxx.com/pingqiao/9181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