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02 14:46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平桥区着力破解农民看病难题
2010年10月19日19:05 新浪河南 _COUNT_人评论
2008年以来,平桥区委、区政府下最大决心、用最高标准,全面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着力打造没有门槛的农民“医院”,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目前,全区226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标准化的卫生室, 803名乡村医生进行了脱产培训,农民群众就近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现任省委书记卢展工、市委书记王铁、中央政研室原副主任郑新立等领导同志多次高度赞扬平桥区高标准建设村级卫生室的做法。打造“别墅卫生室”的“平桥模式”得以在全市推广。
一、把“医院”建到家门口——看病不再难
平桥区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农业大区,全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尤其是村级卫生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大部分村没有村卫生设施,更没有村医,缺医少药导致很多农民不愿看病,看不起病,难看病。相当一部分农民是小病抗着,大病拖着,重病一查全家哭着,查出的病不是回天无力就是倾家荡产。因此,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已成为广大农民奔小康的拦路虎。为此,平桥区委、区政府把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列入区“十大工程”,下大决心,用硬手腕,舍真财力,把“医院”建在农民家门口,从实践上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题。
一是群策群力,破解资金难题。每所村卫生室需要建设资金13万元左右,采取区乡两级政府补助、乡村医生筹资、村委会投资、社会力量捐助等多种方式筹资。其中区政府为每个卫生室以奖代补3万元,争取项目资金1万元,配备设备1万元;各乡镇根据财力为每个卫生室补贴1-3万元;村委会无偿提供建设用地;调动乡村医生积极性,积极筹资自建;此外还得到了信阳市工行、安信钢铁公司、维雪啤酒集团、省红十字会等单位出资援建。
二是质量优先,坚持高标准建设。在工程设计上力求功能实用、样式新颖、结构合理。聘请河南五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施工方案,卫生室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2平方米,内部五室分开,设置了诊疗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在建设工程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由区卫生局聘请监理人员,专门举办了图纸施工培训班,对乡镇分管领导、卫生院长、项目经理、卫生所长进行培训。区委、区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参加的专题现场会议,分析解决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每个村卫生室打一眼井、建一个沼气池,配套完善相关设施。肖王乡辛店村卫生室村医钟官平说:“我们村卫生室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也得到了外出务工老板的支持,村里无偿为我们提供了840平方米的地皮,区、乡资助了4万元,成功人士捐助了11.7万元,建成了122.3平方米的村卫生室。区政府为我们配备了设备,硬件设施比较齐全,科室布置非常规范,我们的卫生室如今是“鸟枪换炮”了,周围的乡亲都愿意来这里看病了。”洋河镇周畈村82岁的村民杨全胜说:“我活这么大年纪,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卫生室,这个卫生室建在我家门口很方便,平时不舒服来拿点药都好了,有时候来拿药他还不收我钱。”
二、把医生留在村里头——看病不再贵
在村卫生室建设中,我区坚持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技术培训。区委、区政府将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列入2008年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为了村医培训,区长王继军多次上省城进行沟通协调,使村医得到了正规和高质量的培训,实现先进医疗技术、服务理念与农村基层实际的对接。先后举办了6期乡村医生培训班,已培训了756人。每期培训班为三个半月,包括两个月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一个半月的临床进修实践。学员培训期间人均7000元的学费和生活费由区财政全额负担。为其授课的是全省知名的医疗专家,课程安排贴近乡村医生实际,内容包括了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放射、心电图等常见诊疗资料的辨析,临床护理、计划免疫等相关知识。临床实习在郑大一附院的10个科室进行,每个科室3-4天,与见习研究生一起手把手接受专家的临床指导,现场感受高等医院的服务水平。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把全区乡村医生送到郑大一附院培训一遍。”洋河镇周畈村卫生室胡秀丽说:“我们所四名村医均接受了由政府全额出资在郑大一附院的培训。在这里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回来以后为乡亲们看病更顺手了。希望上级领导多关心我们村医,让我们定期接受培训。”肖店乡新店村村医叶青虎是第一批培训的学员,他说:“以前村医为了证明自己医术高超,什么病都敢看,什么药都敢用,村医之间比谁用药见效快,从而导致三素(维生素、抗生素、激素)的滥开滥用。学后才知道哪些病能看,哪些药绝对不能用。”
三、把管理放在第一位——看病有保障
建得好更要管得好,只有管得好,才能更好的发挥村室村医服务农民群众的作用。
一是建立三级转诊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以区级医疗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卫生三级服务网络,建立区乡村三级医疗服务平台联动互助机制,开展业务纵向合作,增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的整体功能。畅通信息渠道,实行分级管理,形成接诊、转诊、会诊、巡诊的有序流动。村卫生室得规范运行,为服务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管理。成立了“平桥区乡村医生协会”,各乡镇成立了分会,制定了“平桥区乡村医生章程”。“信阳市平桥区乡村医生协会”是全区乡村医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行业内群众性团体组织,是沟通卫生行政部门与广大乡村卫生人员的桥梁和纽带。协会通过协助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行业管理,按照程序反映乡村医生的合理要求,维护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乡村医生服务行为医疗秩序。龙井乡沿淮村村民曹海丽说:“我感冒发高烧过去都是小诊所,条件也不好,环境也不好,现在各方面都好了,环境也好,确实满意,服务态度好,技术也好,药价也不高。原来看病得坐车跑可远,还花钱,还不方便。现在还有新农合,看病还给报销,在家门口都管给病看好,还不耽误干活,感谢党和政府。”
《平桥区着力破解农民看病难题》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yang.yuduxx.com/pingqiao/13505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