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07 10:00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初夏时节,漫步老区新县,感受百姓欢欣,点点沁人心脾,倾听群众心声,桩桩件件饱含深情,民生财政的幸福温暖处处可见。据悉,过去的一年,新县公共财政支出17亿元,而民生支出就占到7成以上,小财政办出了大民生。
宜居乐民生
“香山路太堵了!接送小孙子上学都提心吊胆,生怕错过了时间点。”堵车曾让家住信阳市新县金水小区的李大妈抱怨不断。而今,随着望城东路的顺利贯通,困扰上万群众的香山路堵车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行路难一直是新县政府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新县投入8450万元推进“四路两桥”建设,望城东路、滨河南路全面完成,将军南路拓宽提升,大广高速新县北站至浒湾大桥旅游道路完成路面铺设,大别山中药生态科技园1号桥建成通车,卓湾大桥顺利竣工,城区道路循环体系逐步完善。
变化的不仅仅是路。自来水第二净化厂新建21处加压泵房、全面提升供水管网,1.5万名城区群众用水难题得到了解决;治理城区11处内涝路段,新铺设污水管网8800米,污水收集率达86%,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实施潢河两岸、英雄山、龙泉山、虹桥、解放桥、博物馆桥亮化工程,建成滨河公园、银杏园、桂花园等休闲公园,城市宜居品质显著提升。
实绩惠民生
“门口建的像公园,我的日子和城里没啥区别。”家住郭家河乡湾店村的宋大爷感受到一年来家门口的变化,指着门口的健身器材乐呵呵地说。
宋大爷的话是新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新县大力实施“双十双百”工程和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开展“三清、五改”活动,重点整治农村“八乱”现象。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新县因地制宜,变美丽乡村为美丽经济。泗店余河铁皮石斛村、周河汤冲葛根村、苏河庙墩红豆杉村等一批特色产业村初步形成。“画里乡村·梦里老家”西河村、“千年银杏·百年村落”杨高山村、“十里枫杨·十里湿地”湾店村等一批特色景观村乡村休闲游持续升温。环境好了,游客多了,腰包鼓了,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大爱润民生
“依山傍水,环境舒适,孩子上学不到2里路,我这和高档小区有啥区别。”46岁的冯德先难掩心中的喜悦,在政府帮助下,居无定所的他在新县方塆公租房小区安了家,同他一样,305户困难群众也陆续搬进了这个小区。
“让困难群众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在新县,扶弱济困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实施关爱工程,设立环卫工人爱心基金,建成环卫工人爱心公寓和饮水休息点;为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护理补贴和无障碍改造补助,2300多户残疾人家庭受益。实施普惠性医疗卫生服务,启动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试点,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696对。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公租房305套,发放廉租房补助金40多万元。建立县、乡、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城镇新增就业4346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33.9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21.5万人,农村低保扩面到1.59万人,城镇低保扩面到1.13万人,享受“五保”待遇3245人。
把民生抓在手上,把百姓挂在心上,把冷暖放在心间,新县高擎如椽巨笔,绘就“民生蓝图”,谱写下民富民乐的华美乐章!(张因祥 通讯员 虞静 钱洪波 聂建武)
《河南新县:绘就“民生蓝图” 谱写华美乐章》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inyang.yuduxx.com/xinxian/21983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